本帖最后由 学文 于 2013-3-25 21:04 编辑
- i b7 f! A4 d8 U D3 S5 b( H+ j( m& K
改稿,是编辑的日常工作,怎么筛选稿件,怎么提炼主题,怎么删繁就简,怎么润色词句,需要平时多积累,多下功夫。
9 Z" j4 H- v0 F
5 N4 `4 P: f) k0 a0 S" | 举通讯体裁为例,通讯一般以叙述、描写为主,可从多个角度来反映某件事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某个人或某个集体的行为特征、精神风貌。
4 p* W1 V; H% s) H1 I" f
7 Q0 b( n$ V p: @8 E+ m; @+ l. ] 通讯一般不超过2500字,也有长到3500字甚至4000字的。文章长短没有一定之规,就像过去打仗的兵器,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则一寸险。长枪和匕首哪个更好?要看打什么仗,也就是文章在什么场合用。通常来说,文章提倡越短越好,写长容易写短难。8 f, Y+ U: r2 u! W2 R
" v5 R+ w5 v& ` 编辑改原稿有四步,由易到难,分别是修改词句,调整结构,补充背景,提炼标题,四步很多时候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是质量高的稿件,结构、背景、标题往往不需要大动,仅仅是对一些词句、提法进行修饰、校正。编辑部当然希望此类稿件多多益善。& t6 O/ }! p" {/ @
1 U7 p0 b$ C/ G, e4 [+ X 写文章,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新闻也好,调查报告也好,搭架子是最基础的工作。没写之前,心里大概想一想要写什么,从几个方面来写,落笔就不会茫无头绪。如果在不同方面还能找到共同点,就是所谓的一条红线,那就更好,说明文章在基本框架上还有明确的主题。红线越明显,文气就越充沛,全篇也会更流畅。
/ T0 F( b9 |: b; S9 l$ q* T4 L* e/ Q: ]' k S& u2 N
再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中心,实际上就是提炼中心思想,最简洁明了地告诉读者。有人曾经说过,做标题是新闻业务的最高境界,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出版过夜间值班时批改报纸大样的《总编辑手记》,其中对如何琢磨标题也是一提再提。
0 e3 Z. V: T Y& f
1 F3 v/ B: F7 n. a; M7 \: a 标题有多种形式,多种做法,不同文体,不同题材,各有不同。有的通讯员写稿子在标题上还是很用心的。我们鼓励做标题时放开想象力,比喻也好,引用也好,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然而,标题还有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准确,文要对题。
7 v$ k4 k, f2 E) Z _( e
, E: W5 w7 w+ ]( { 做标题时也要注意两点。其一,比喻的感染力在于新颖,像“贴心人”、“保护神”之类,因为用得比较多,缺乏新意,吸引力就下降了。其二,主副题应该避免有相同的字或者意思相近,即所谓撞题。比如有一篇稿件的标题原来是《龙陵工商为黄龙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云南省龙陵县工商局服务“黄龙玉产业发展”工作侧记》。其中既有题意平淡的不足,也有主标题和副标题撞题现象,可以改进。
# X: e. I' Y5 `# \9 L7 m
$ P) \ K8 U, p0 Q3 x1 T; d 怎么改?实际上,黄龙玉最近在市场上风生水起,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人们感到惊奇的是为什么它的价格会短时间内上涨万倍?这里面有很多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现象、故事、戏剧性的变化。如果能深入调查一番,肯定能写出好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