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h$ S8 _+ u+ R! e! C# ?4 \
- 中国网:
, G# P! P6 Q9 h5 C9 R) @" X# s( x1 W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贯彻学习讲话精神,我们今天邀请了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蔡霞教授对讲话进行深入解读。首先欢迎蔡教授作客“中国访谈”,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
& N3 K. e. z3 N$ [/ Y7 `
2011-07-11 15:56:20
! | T! P. |& V( e6 D6 V5 c - 蔡霞: 8 Q9 D/ P3 j! \; F
网友们,大家好!
; F$ Q8 ~" g4 w3 i2011-07-11 16:26:47
, L+ M+ j4 [* g- ?9 p$ `2 y8 E( r5 p - 中国网:
2 E* u7 v# z" o" Z2 K/ g
现在我们的很多网友已经在网上留言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一万四千多字,内容十分丰富。您对这个讲话的基本印象是怎样的?
7 m- ? s" J+ E- R- ^( L* \5 b" e2011-07-11 16:27:14
( L! D+ R& K3 m" Y8 b
- 蔡霞: $ o$ t- k2 x+ s5 W. X6 @5 U" S" i
我听了胡锦涛的这个讲话,认为这是一个大气磅礴、催人奋进的讲话,这个讲话有三大部分组成:
8 ?- X: \1 n @& m% w
一、回顾总结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华民族90年来的巨大变化;
. P& O: V [' n3 e" C( x二、在当前,我们党面临着执政领导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在中国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怎么把自身抓好的问题。
, M+ Z% {, q$ s e" a* p% R& k
三、我们党肩负着人民的使命和重托,我们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以改革开放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
# n- W5 A" w5 C' |; U0 D
这是它的三个部分,我认为三个部分是非常现实的。
5 I: A# M; u* D8 V( U
如何去看待当前我们一些问题和成就,怎么推进国家发展前进。它的突出两点:
1 S$ A9 a% \. U" O. r
第一,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充满着忧患意识,他深深感受到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巨的,一定要把党建设好,推进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
' K' w4 d |! s" ^' Y! E
第二,这个讲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推动我们党的全面进步。
% d# N( l' z7 V% t
2011-07-11 16:31:59
; _1 A- `4 w+ J' A* O) ~
- 中国网:
* _4 {1 X- a) c. f* Q" Q- [
有网友说把党的历史和民族史结合在一起,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把中国历史成就概括为“三件大事”,并归结为“两个事实”来证明。中国历史上经历的大事有很多,为什么只提这三件大事?
( b2 }7 x. L$ S$ I; i- Y; p
2011-07-11 16:34:33
% F. Y) Y0 O6 Z' P4 a
- 蔡霞:
( J% O3 d; D. {9 F o+ f3 ]* t. X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挑这三件大事说呢?因为这“三件大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刚才网友理解得很好,把党的历史、近代民族史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都与历史、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胡锦涛讲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不是从90周年开始讲的,是从170多年的1840年开始讲的,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发生深刻变化的转折期,原来是站在人类文明之前的辉煌、巅峰、古老的民族,现在开始面临着丧权辱国、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从那以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紧紧地扣着“振兴中华”来讲的。
4 x" _, Q/ h0 I8 B7 g中华民族要追赶现代文明,要振兴中华,它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民族存亡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件大事,是领导人民闹革命。革命的胜利意味着什么呢?中华民族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再让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任人宰割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命运史上的一个起点,它可以征得民族独立生存的平等发展权利。
% V5 p. p4 t5 p. l& y! k
2011-07-11 16:34:57
- x# f2 j: V' u - 蔡霞: ?& {6 m: b0 b6 w
第二件大事为什么突出来讲,革命胜利并不代表国家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1840年我们之所以落入那么一个悲惨的命运,是因为“落后挨打”。“落后挨打”四个字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感觉到经济发展、科技不如别人,落后了,所以别人可以拿坚船利炮打开你的国门,实际上整个中华民族从人类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进程中,我们落后于人类文明的脚步,“落后挨打”四个字是我们落后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深刻总结。所以,革命胜利以后,并不等于事情就解决了。我们党在革命胜利以后就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追赶文明、振兴中华,探索自己国家建设道路。探索执政党怎么在革命胜利以后领导人民发展这个国家,建设这个国家的起步和开端。当然这个起步和开端很不容易。
6 e0 V y3 n+ |: i+ F8 l8 B' P第三件大事,因为我们怎样追赶文明、振兴中华,其实有非常艰难的探索。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寻找现代文明的发展道路,就是“三件大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华民族追赶文明,振兴中华走上了正道,从此国家三十多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的,它取得了历史性的变化。
4 ^ P: }4 a' L5 f
2011-07-11 16:36:48
/ h' u; @3 e7 |; r; z/ X
- 中国网:
f% R! V6 P9 E v6 E
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什么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之后选择了社会制度,选择“苏式社会主义”阵营,而没有选择资本主义制度?
+ l& ?& ^6 e' v; n, ^' }) v" x7 Z2011-07-11 16:39:51
3 Y2 |7 u3 X$ h& n - 蔡霞:
* u9 H W7 @: c* V1 k
中国人民在追赶文明的过程中一开始是向西方学习的,孙中山其实吸收了西方的思想,所以美国人搞“三权分立”,他想搞“五权宪政”。后来发现中国民族向西方学习,吸收人家的理论,按照人家的经验寻找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行不通。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追逐利润寻求自身的利益,不会顾及绝大多数人民的切身利益,资本输入到中国,首先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这个民族的强盛,而是这个民族的痛苦,是整个民族付出的惨痛代价,人家不让你走振兴民族强盛起来的发展道路,他就是要掠夺你的资源、抢占你的市场,剥夺你的劳动力,变成他的财富拿回去。这是毛泽东曾经讲过的,我们总想向西方学习,但总是先生打学生,80年来我们都是向西方学的,其实走不通这条路。
- [ M) W' I- @& X% [2011-07-11 16:41:58
. o# T; B( G- Z$ g
- 蔡霞:
" i( g3 A, U( F1 |% x# ^+ I8 {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分析了历史弊端。人类走向工业文明的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先进生产力获得巨大的发展,但这个过程当中,社会进步也付出了残酷的代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是社会主义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的缺陷。可以把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成果继承下来,未来的社会发展既可以继承文明成果,又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缺陷的新的社会制度,更有利于民族和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我们党的发展理论是在革命的时候就确立了这个方向道路。后来在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候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8 A' a5 j) I- E2011-07-11 16:49:41
' M3 M) H/ }# |6 E
- 中国网:
% [, ~5 }( V! f" A! v3 }
中国也向苏联学到了一些东西。网友提出了一个分歧,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共和苏共之间的认识分歧从很早就产生了。中苏之后的发展走上了不同道路。到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明显表现了希望了解甚至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趣。这是否说明中共领导层看到了“苏式社会主义”存在的缺陷,而决心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8 y( ^0 h1 o0 p* {/ g2011-07-11 16:52:19
* T6 c* d% N' ]+ ?" @! F) [5 q - 蔡霞: - | K9 u t9 a3 K- z% w
我们党在革命胜利以后,把苏联作为榜样探索我们国家的实践,但建设过程中,苏联的情况被我们更多了解以后,已经感受到斯大林领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斯大林时期有伟大的成就,它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有优越性,而计划经济的模式又有很大的缺陷,怎么克服苏联曾经走过的经验教训,把我们自己的国家发展好?我们党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时候思想火花就开始闪现了。
7 K9 @: ~" `8 C/ W3 n5 t! \这种思想火花闪现的成果,可以看50年代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的一些思考,以及刘少奇同志在50年代的一些讲话,还可以看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在50、60年代的一些讲话。但很可惜,这些探索是非常艰巨和艰难的。后来在我们探索过程当中,国际国内形势非常复杂,一个党怎么领导国家往前走,确实有付学费的过程。最后我们还是回过头去按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去发展,这样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0 t( j% t T8 y: e- f" [, j
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到,我们在第二件大事当中,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文明体系,形成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但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探索当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当中,看到我们有成就,也感受到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存在,希望能克服它,所以他希望更多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
+ D, l7 G3 g8 H7 u0 `6 K
在西方国家有些做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学呢?当时我们是从发展技术、发展经济的做法这个角度讲,怎么培养教育人才的做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习呢?当时就讲到眼界要打开,这就是我们探索的初步开始,但决心是什么时候下的呢?是到改革开放以后。
) C- ^% g( J/ i# O2011-07-11 16:53:49
" S A3 {' C# v - 中国网: * _. ^/ t/ R: A2 f' B
改革开放以后,是否是我们讲的第三件大事呢?有网友问,第三件大事是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A2 S# L5 b1 |) R. v* \- L+ G) ^ }
2011-07-11 16:57:46
6 D; d/ t! H# `; @, U - 蔡霞: ! v: Z' S1 l& E# k/ U3 o0 g0 v
是的,我们探索的过程非常曲折、艰难,我们搞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中国仍然是东方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在解放前夕重新探索我们的模式,实践证明计划经济的模式在中国是走不通的,无法带领中华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也要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发展道路,这就有了我们说的“第三件大事”。
, N9 {; J6 U" ^通过三十年的发展和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可以讲中国人民的命运就在这“三件大事”的过程中:第一步是民族独立,取得了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前提;第二步是探索自己怎么发展;第三步是终于走到比较符合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铺开了一条很广阔的发展道路。所以,党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命运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他挑这“三件大事”讲是很有道理的。
+ z) \3 u' M6 c0 f+ `8 C/ l
2011-07-11 16:59:05
- S" O/ N: n- c6 ]6 A - 中国网: ; v& m0 @" |& H; H |. p) t
总书记把90年的成就归纳为三句话: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这三句话联系在一起说好像是第一次,我们如何理解呢?
1 `/ k2 O9 g5 @4 Q7 H: v2 ?
2011-07-11 17:03:12
$ P' W0 V$ r% ^* ?
- 蔡霞: ' {" R+ r0 h4 S
一般人认为摆成就是摆成绩的,往往都是拿数字来摆,这次总书记没有拿数字来摆,而是用文字来讲这三者。他这么讲的,我们90年来取得的成就最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就是这三件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结中国发展历史来讲,它不是简单的平面回顾,而是从历史观的高度把中国社会的整个变化用了一个立体的概括,就是我们找到了一条振兴民族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了引导整个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初步正确思想理论指导,我们在探索实践当中,把我们社会变化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用制度来支撑这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这是一个立体的东西,他用历史观的高度概括我们的成就。
4 q; @. ?0 V5 ]" A2011-07-11 17:06:34
7 H( s3 E$ h+ T- t
- 蔡霞:
9 u9 z. g2 K# b: P' p7 Z& q% |4 z
这三者的关系怎么看?我认为是内在逻辑统一的关系,我们民族怎么走向现代文明,每个民族都在探索自己的走向和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一旦寻找到了,不管有多少困难,你坚持往前走,不要背离和动摇这条道路,就可以实现你的目标。你在走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道路的探索当中是历史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从实践当中来的,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思考,理论来源于实践,这个理论又是指导实践的。越是重大的发展越不能靠人们凭着感觉走。一个人说我凭着感觉走,走好、走坏是你自己的事儿,但一个政党领导国家往前凭着感觉走,一定要有清晰的理论指导,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重大的失误,所以,我们党非常重视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
% X% Q! Q: j3 o, R- i" Q c+ ^
2011-07-11 17:09:24
4 n8 B% S, H" Q5 p8 y( n8 N: a7 L - 蔡霞:
1 t/ q% {6 m% [) g, C" |2 z3 T$ L
理论可以指导你往前走,实践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是人们的创造,而且是人们利益的体现,反映人们利益要求的,这些做法很好,把它形成一种制度。大家都知道制度是相对稳固的、长期的、持久的,做法是有可能改变的,实际证明,正确的东西把它稳定下来变成制度以后,制度就可以支撑着您在实践道路上再去探索,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内在统一,统一在我们党领导这个民族走在新的时期,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会不断往前发展。
, L; Z, y( T0 l9 j, x, M0 t2011-07-11 17:11:17
; P8 X3 Y$ r, H" O1 Q! V
- 中国网: ( f4 ?3 @- H2 a2 o
这条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 E$ ~/ `: i7 \& Y6 e% ?
2011-07-11 17:11:33
. X% k1 D7 T3 Y - 蔡霞: $ u9 m% q6 Z0 N7 q/ q, n
胡锦涛总书记把这条道路的内涵说得比较清楚,现代化就是现代文明,他前面加了一个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走向现代文明,他后面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段话很长,我们可以粗略分为两个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内涵,我们三十多年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政治内涵讲得很多,比如这条道路的方向必须是社会主义的,而不能搞资本主义现代化,我们发展这条道路,怎么结合国家的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
/ o4 S$ E: [& l我们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呢?要建设富强、文明、民族、和谐的国家,政治内涵是很丰富的,但它的历史内涵是什么?历史内涵说白了就是中国人民走向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不仅仅是讲技术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而是讲经济变化所引发的社会全方位变化,因此,在这个当中他讲到了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和谐建设分别对应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结构社会层面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变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着对历史的规律怎么认识,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当中,文明进程当中的基本规律,它可以在中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会遇到很多共性的问题,处理这些共性问题又不能像西方国家用资本竞争、挣钱竞争的理念,资本、挣钱为本,不顾人民的死活,这不能解决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7 L( {$ U$ Z' Y5 c* U" w
2011-07-11 17:11:50
4 G2 e4 `2 W' E" o Y1 D - 蔡霞:
$ X" F1 c# k0 G5 E$ L/ c" S; E
比如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大家都不理解“圈地运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快速变化,有的人富到几百亿,有的穷到爹妈没有钱送孩子上学,没有路费和学费。富裕讲人民幸福,不应该有这么巨大的分化,市场竞争本身就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分化的过程。但这种分化要合理,资本主义条件下,它的不合理处就在于,它是以资本为本的,以赚钱为本的,谁有钱谁说了算,只顾少数人的利益,不顾绝大多数人的痛苦。
% K4 p) K3 M6 l( L中国现在搞市场经济能不能这么干?绝对不能这么干,所以我们党强调先富带后富,最终带动人们共同富裕。怎么先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当中的问题,以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指导,所以我们要探索农民工的人口结构的改变。怎么让他们成功进入城市里,在城市打工,转变为城市人,享受和大家公平的福利待遇,孩子有公平的上学机会;怎么帮助他们的文化技术、技能,使他的就业、劳动可以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也有平等发展的空间。竞争是要讲平等竞争的,我们怎么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一个人民可以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通过你的能力、你的水平,你的努力可以改变你的境遇,让你自己和孩子可以生活得更好,社会利益是从人民的立法出来解决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政治内涵和历史内涵交织在一起的。
' D! F% O5 s$ q' j政治内涵是讲我们的方向、社会性质体现出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现代文明进程当中,在党的领导下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走向现代文明不像西方国家这么血腥,这么野蛮,这么痛苦,把这两方面内涵结合起来理解,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减少思想困惑,更加坚定我们方向和道路的信心和信念。
9 q8 C* q) ?+ [2011-07-11 17:17:22
$ V; E: s" u* A# ^
- 中国网:
" o. g, M5 v4 G! j+ Y$ ]5 f! F
分开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又该怎么理解?
( Y j! H7 r9 p
2011-07-11 17:18:43
, a+ n2 K K4 ~) Y1 S; r - 蔡霞:
) ]+ ]" M" T8 h' H- h
中国三十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它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过去将近两百年的时间才走的路程,因此,西方国家在两百年时间当中出现了一些矛盾,比方说资本原始积累时的“圈地”,到工厂制度开始建立以后,劳资矛盾的尖锐;到城市化进程起来以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的深刻改变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它是用两百年的时间遇到这些矛盾,去解决它。我们现在不是,三十年就可以看到这些问题同时面对,你没有两百年的时间去化解和解决这些矛盾,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过去是人家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走的,我们是三十年,恨不得十年一个大变样。
6 ~; X1 x& Q& a80年代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辟这条道路的时候,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来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告别苏联模式,摆脱苏联模式,要闯出我们自己的路。所以邓小平80年代的理论深刻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用教条的书本上的苏联模式理解社会主义,也许这是社会主义在初步探索当中形成的模式,模式和社会主义本身是不等同的,所以,邓小平理论在这方面给我们打开了很大的空间,邓小平说我们也可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你要尊重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开辟了这道路。
/ j6 ~/ Y; `. q; k5 g' m- ]4 f2011-07-11 17:19:52
" q \7 Q# D% A7 v9 k
- 蔡霞:
, \% @. h0 i9 X, P) ?3 Z5 M; n8 W
在小平同志的指引下,80年代突破计划经济模式,90年代以后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模式之后,大家可以看到,90年代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变化非常得明显,我们就不说利益分化,就讲社会结构。80年代突破往前走的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党政干部,看不到更多。到90年代,社会已经不能用两大阶级概括,工人当中有很多人出来了,农民当中很多人变成民营企业家。干部当中有没有出来,知识分子有没有人“下海”?有。所以,新的社会阶层起来,把整个社会结构完全改变。
9 e6 m# m0 [4 s为什么它会改变?这和当代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有关系的,当初我们讲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讲机械化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劳动工具。90年代以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应用,因此,它就有了IT行业、软件设计,包括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这时候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这时候社会结构改变了,人群利益分化很明显,而且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邓小平理论没有对这些问题作出阐述,因为发展没到这一步。到90年代可以看到这个发展很快。
- y3 o$ V3 P$ t2 e& V f$ ?& E2011-07-11 17:20:57
6 P; R# g6 E% {4 z6 n2 Z* `& i - 蔡霞: 9 k0 X8 i. g8 Z+ @
这就逼着我们党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我们看“三个代表”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顺应这个发展往前走,而不是倒退,他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利益虽然分化这么快,这么迅速,但人民的利益是协调一致的,一个执政党协调整合人民利益的根本问题是90年代后期所没有的,所以“三个代表”会提出来。90年代的快速发展,有很多问题转化,经济、政治很多问题、矛盾冲突会在社会层面表现出来,而且经济发展了二十多年,快速发展起步的时候,有些问题是一开始不明显的,到后面就明显了,比如人口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人口和资源的关系问题。经济快速发展,走到一定程度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因此,这些问题到了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问题逐渐出来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怎么再往前走呢。所以科学发展观就必然要提出,我们要进行科学地发展,要统筹兼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三十年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这么一个理论体系,不是说我们领导人一个人上来一套说法,一套做法,而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当中提出的问题要求我们去思考它,解决它。
" [+ z$ `5 ?5 x2 Z/ |
2011-07-11 17:22:45
- N# A! N0 q1 x6 k2 V, V# y - 中国网: 6 H6 t; g W, n1 H
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次,胡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概念?
2 b5 s3 G0 o4 J1 I, j: s( b' q$ p% o2011-07-11 17:25:19
& m" x g p8 \8 R% _ - 蔡霞:
5 V5 q3 d- O9 d
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书本上的一套制度模式,实践证明,有些东西不完全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些书本上的东西搬到现实社会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有它的基础。我们首先要看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运转体系,这是必须的。在中国土地上,要发展经济,必然要考虑到怎么探索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它的规律。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第一次,中国人的伟大创造。过去总认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在一起,其实市场经济是现代化大生产必须要有的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一个机制,至于这个资源配置的机制在什么样的根本社会制度环境下来运用,它就要会显示出这个社会制度本身所有的利益导向。
+ q: g3 `) L8 E4 e6 T7 `% f2011-07-11 17:25:33
. i" j G$ ^+ n6 }- B: i/ N
- 蔡霞: / w6 s& a' o5 D
第一,社会主义是要以人民、全社会的利益为根本导向,就会遏制市场经济当中竞争的盲目、野蛮或纯粹趋利而不顾社会利益的公平协调。这是一个大的创造,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还没有讲市场经济体制的。
5 V( r J* Q8 V0 ?1 ^! v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讲人民当家作主,现代民主制度,它比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讲更广泛,在中国改革开放形成了什么呢?基层社会民主很快,我们党把它发展为国家的一种制度,以前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多党合作是基本制度第一,区域自治一个制度,现在要把基层基本制度上升为我们国家民族制度、基本制度之一,所以改革开放促进了发展,坚持现代文明的趋势,面向现代文明,但又要在中国土地上适合中国的国情,形成我们自己特点的,保障中国人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很好的制度体系。
6 E* A d: `$ E$ J e# V+ r" J
2011-07-11 17:26:07
3 }/ r6 o& M, O' f1 Q2 j2 `8 N
- 中国网:
1 o/ e3 Y2 b; O* f& j! K
总书记归纳的三句话里都有一个“中国特色”。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有的人对此并不甚明了,以至于对于现存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归之于“中国特色”。您怎么解读“中国特色”四个字?
9 y% M$ \, R! W" x; u; B' I4 N& S
2011-07-11 17:27:24
" ?7 f* p6 A9 q - 蔡霞:
9 [( w/ N% l. O, z3 g
中国特色应该从中国历史来讲,邓小平在1982年说走我们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那时候提出来的。中国走现代文明不能再像苏联那样走了。那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中国人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摆脱苏联模式,不像苏联人走的那条道路。90年代以后,我们面对社会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生长当中复杂的社会变化和社会现象,这时候“中国特色”四个字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的成就,有益的经验和有益的成果,但要尽量避免减少走向现代文明发展过程当中重大的痛苦、血腥、野蛮的过程,我们不能这样干。所以中国特色在80年代可以理解为告别苏联模式,90年代可以理解为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也不同于苏联、东欧的模式,而是坚持以人民、社会大众利益,使中国人民走向现代文明走得平和,实现公平正义,减少那样历史痛苦的一条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实际上包含这个民族自己的发展探索。
0 t/ W/ \8 a% R( \' X9 _2011-07-11 17:27:57
" G2 c6 C* o: }
- 中国网: 2 r! H1 G/ Y0 ~# Y( Q
非常感谢蔡教授作客中国网演播室,感谢网友们的收看!再见!